中国航空旅游网讯 4月11日,随着一声声电闪雷鸣,首都机场迎来了2015年首场强雷雨,对于航空运输保障单位来说,雷雨季的到来就如同学子们一年中的大考,检验的是学习的成果,考验的是应变的能力,因为安全是责任,安全就是“生命线”。
面对复杂天气带来的工作压力,民航华北空管局以“质量为本”为立足点,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效果,力争在每一个工作环节做到精益求精,努力为广大航空旅客提供更为安全优质的服务。
培训出成果 预报更准确
为提高雷雨季节天气预报准确率,华北空管局气象部门内练苦工加强培训,努力提高预报业务综合水平,强化气象情报交换质量监控能力,实现重要气象信息的实时共享,积极推动临近预报新技术在各地的尝试性应用。
“我们自2015年3月中旬就启动了预报员复训工作,通过对历史天气过程的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培训,以及夏季各项应急保障程序的学习,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我们正在开展首都机场初雷预报竞赛,目前已有17名预报员提前24小时准确预报出初雷天气。”气象中心预报员付强介绍到。
据了解,此次降雨过程,首都机场累积降水量16.8毫米,达中雨级别。华北空管气象中心提前两天准确判断出此次可能的初雷天气,当日8:40天气会商后,迅速发布雷雨天气通报,在雷雨临近前,准确对雷雨的起止时间和降水强度进行判断及时发布了预警信息,为首都机场各驻场单位随后展开的应对保障提供了有利条件。
内部挖潜力 精心保安全
为做好雷雨等复杂天气空管保障工作,华北空管局坚持持续安全理念,继续开展华北地区“以面代线”空域优化方案实施并深入开展大面积航班延误治理工作,配合完善MDRS工作程序和实际应用。
“我们按照先空中后地面的原则,采取分航段、分时间、分距离的发布流量管理信息,避免了出现某一航路或某一扇区内航班过度集中的现象,防止了航空器因长时间等待造成低油量的现象。”运行管理中心管制员武宪杰介绍到。
据了解,受当日东部暖湿气流影响,雷雨强度不断加大,华北空管局先后在17:00至22:00启动和升级MDRS黄、橙、红三色预警并启动了航班备降保障程序。管制运行部门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变化趋势,依托CDM系统流量管理平台,结合首都机场运行、航路等各方情况,细化了各项保障程序,在雷雨前、雷雨中以及雷雨后及时作出调整,确保了154架航班在首都机场顺利起降并指挥24架航班安全备降。 文/ 杨晓天 黄冰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