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曾经穿过的白大褂
(中国航空旅游网讯 通讯员 曾高峰 单位 新疆飞机维修基地)一身蓝色工装,反光衣,白色线手套,手提工具箱。在民航业里,一提到南航机务,大家的眼前自然就浮现出这样的传统形象。然而你有所不知,在新疆民航业发展中期,却有着一批身穿“白大褂”的机务。
我的师傅李耿,曾经就是这样一名机务。
在一张边框褶皱、表面泛黄的黑白照片里,李师傅身穿白大褂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他注视着电脑认真地工作着,乍一看,像极了我儿时印象里“科学家”的形象。
李师傅于1990年参加工作,由于在校期间学习的是电气专业,所以刚参加工作时就被分配到负责苏制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的内场修理车间。当时,由于苏制飞机维修资料有限,部件修理厂家少等客观原因致使飞机部件修理工作难度大,周期长。面对繁重的工作,李师傅没有退缩,通过勤学苦练,逐渐成长为内场修理车间的技术骨干,其中仪表、领航、无线电都是他的“拿手好戏”,而那一身“白大褂”也正是当时内场车间里典型的工作装束。
1997年以后,随着ATR-72、B757-200等欧美型飞机的逐步引进,苏式飞机渐渐退出了新疆民航的舞台。波音飞机开始使用损伤容限设计,同时开启了更加科学的可靠性管理时代。由于欧美型飞机的部附件修理厂家较多,极大地缩短了航材的周转周期,部附件修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缓解,但随着新疆机队规模的不断壮大,外场车间人力紧缺的状况也随之日益凸显吗,作为内场车间的技术骨干,李耿师傅毅然地脱下了那身与他“朝夕相处”了十年之久的白大褂,投身于酷暑严寒的航线维护工作中去。
凭借十年的内场维修经验,李师傅很快成为了737飞机的电子维护技术能手,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让李师傅在航线车间里赢得了“好口碑”。凭着这股“认真劲儿”,李师傅从737车间转战到了排故工作较多的757车间,而后又进入到电子集成化更高的190车间,一路走来,曾经的“白衣美男”已经变成了如今的“机务欧巴”,谦逊、和蔼的外表下那颗认真而强大的心始终如一。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