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称的上为人们服务的,一定是被大家所认可的,这种服务是点滴形成的,时间长了终汇聚成河、海,让人们感动的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人无私的内涵。
这就是我要说的刘学利同志,没有什么闪光业绩,没有什么精彩瞬间,站在闪光灯下的机会更是很少。但经过长时间默默无闻的耕耘,往那里一站,你就觉得很亲切,很温暖。
如今已经四十几岁的刘学利,我们都称之为老刘了,但从依然微笑的脸上还能看出当年的英俊来。“感恩,我一直在感恩”每当提起这么多年的付出,老刘都是这句话,而且一说就是二十年。
家庭条件一般,上有老,兄弟姐妹又多,当兵回来一个人便承担起了养活全家的重担。到通航以来,他格外珍惜这份岗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知道什么叫累。这一坚持到好,坚持了二十八年。
早晚开班车,还利用白天空闲时间扫地、擦车,帮同志们修车。“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认头去学去做”当时的小刘同志放弃了很多这个年龄的娱乐,在宿舍挑灯学习汽车基础知识,恶补汽车相关理论。虽说现在汽车多得满街跑了,可要论汽车的满腹经纶,还是看咱如今老刘的。付出总是要有收获,由于汽车相关知识充沛,老刘很快便承担起了一定的责任,但依然不改古道热肠的秉性。
2004年根据东航整体考虑,刘学利等相关人员由通航整体划拨到东航河北分公司天津基地。面对新的工作流程,车队也开始了全新的考验,老刘同志也投入了积极的备战。
工作开始进入状态之后,大部分司机去了一线,老刘同志因为继续开班车而承担起了全面的后勤工作。用他自己的口号,给同志们服务好,你们才能给旅客服务好。上至值班车辆有问题,老刘同志带领修理工到一线处理,并嘱咐值班司机休息好;下至发放各种费用,都是根据每个人的值班日期,逐一到一线发放。而这一坚持就是六年,从未中断。
老刘同志还懂一些花草鱼虫之类的知识,业余时间帮助各个办公室侍弄花草,碰到岌岌可危的,老刘同志搬回自己屋待缓过来再送回去,大家都爱称为之——行家里手。能力所能及的捎带脚做的从不含糊。比如,每年的各个办公室的空调清洁工作老刘都做了,洗漱间的台面清洁也是顺手而为,每家有了困难第一个出现的人准是老刘同志……
也有过压力和忧愁,随着时间的推移漫漫地化去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经过时事沧桑巨变之后,老刘同志更加坚定了为人们服务的决心。
在东航提出今年服务的更高标准之后,全员服务成了必然之势。服务是一个循环系统,一线工作人员是我们的代言人,但也离不开后方的强力支撑。老刘同志给我们做出了表率,用他自己的话说:“服务好一线的同志们,是我的根本,他们无后顾之忧,我们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